蚌埠和滁州对凤阳的认知存在明显差异,主要源于行政归属、地理融合与区域发展需求的多重因素。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行政归属争议
-
官方立场
根据国务院《行政区划管理条例》,凤阳县现隶属于滁州市管辖,调整需经国务院审批。滁州作为淮扬文化代表,与凤阳在语言、民俗上存在差异,行政划归更利于文化整合。
-
蚌埠诉求
蚌埠因地理邻近(距凤阳仅15公里)和资源互补(如产业协同、公共服务共享),多次提出将凤阳划入辖区。但滁州因失去经济强县、保持文化特色等考量,拒绝同意。
二、地理与区域融合现状
-
同城化发展
凤阳城区与蚌埠市区基本连片,通过蚌翔大道、合蚌路等主干道实现交通一体化,两地居民就医、就学、就医等需求高度依赖对方。
-
文化与语言联系
两地均以淮河文化为根基,方言同属中原官话信蚌片,风土人情相似,进一步强化了区域认同感。
三、发展需求与矛盾
-
蚌埠的期望
合并后凤阳可撤县设区,增强蚌埠作为皖北副中心的辐射力,优化产业布局(如形成“中国硅谷”),并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
滁州的顾虑
担心失去经济支撑点,且凤阳文化特色与滁州存在差异,可能影响区域协调性。行政调整涉及跨市利益协调,需谨慎推进。
四、结论
凤阳目前仍属滁州管辖,但两地实际联系紧密。未来若调整归属,需综合考虑行政稳定性、文化融合与区域发展需求,通过协商和科学规划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