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港口统称为唐山港(Tangshan Port),是中国北方综合性大港,由京唐港区、曹妃甸港区和丰南港区三大核心港区组成。 2024年其货物吞吐量达8.62亿吨,稳居全球沿海港口第二位,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枢纽和“一带一路”关键节点。以下从多维度解析其核心价值:
-
历史与规划
唐山港的雏形可追溯至1919年孙中山《建国方略》中提出的“北方大港”构想。1989年京唐港区率先动工,2005年恢复“唐山港”统一命名,形成“一港三区”格局。曹妃甸港区凭借36米天然深槽成为40万吨级船舶常态化靠泊港,丰南港区则聚焦散杂货运输,三大港区功能互补。 -
区位与规模
位于渤海湾中心,距天津港70海里、秦皇岛港64海里,拥有229.7公里海岸线。现有144个生产性泊位,通达80多个国家的200多个港口。2024年曹妃甸港区吞吐量5.57亿吨,京唐港区航道升级至25万吨级,丰南港区首个码头投运,形成“铁矿石-煤炭-集装箱”全品类运输体系。 -
经济与创新
依托河北自贸区曹妃甸片区政策,发展大宗商品贸易和高端装备制造。首创“皮带廊道运输”减少碳排放,新能源集疏运车辆占比达86%。内陆港布局59个,开通至欧洲班列,实现“港口+腹地”联动。全球首套穿越式双小车岸桥等智能设备提升效率。 -
生态与愿景
坚持绿色港口建设,京唐港区获评“可持续发展港口十强”。未来将深化东北亚经济合作,推动港产城融合,目标建成比肩纽约港的世界级贸易通道。
唐山港的崛起印证了“向海图强”战略,其发展经验为全球港口转型提供中国方案。关注其动态,可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双循环”格局下的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