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
长江和黄河的"可怕"程度需从不同维度分析,综合历史影响、灾害特征及现代情况,结论如下:
一、历史灾害对比
-
黄河
- 自先秦至民国,黄河决口超1500次,改道26次,1933年洪水导致273万人受灾、1.27万人死亡,1954年特大洪水波及5省123个县市。 - 核心问题是"地上悬河"(泥沙淤积)和干旱与洪涝交替,古代水利设施简陋,预警能力不足。
-
长江
- 近现代(1931年、1998年等)洪水灾害频发,1998年全流域特大洪灾涉及1075个溃垸,受灾人口5127万,经济损失225.4亿元。 - 古代水患相对较少,因流域人口较少且地理环境相对简单。
二、现代灾害特征
-
长江
- 洪水频率和危害显著增加,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成为洪涝灾害高发区,需依赖三峡大坝等大型水利工程调控。 - 人类活动(如过度捕捞、生态破坏)加剧了生物多样性减少。
-
黄河
- 现代水患相对减少,但需持续治理泥沙淤积和干旱问题,流域生态修复压力较大。
三、综合结论
- 历史角度看 :黄河因"地上悬河"和频繁改道,灾害影响更广泛、破坏力更强,古人更惧怕。- 现代角度看 :长江洪水频率和危害加剧,需依赖大型水利工程应对,但黄河的生态问题同样严峻。- 两者均为"母亲河",需协同治理以平衡发展与生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