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过渡河段,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以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为核心,是连接川渝与华中地区的黄金水道。
-
地理位置与分段特征
三峡跨越重庆、湖北两省市,地处长江上游末端与中游起始段。上游(宜宾至宜昌)以险峻著称,而三峡恰处这一过渡带,控制上游约10万平方公里流域来水,水量占长江总量一半。宜昌以下进入中游荆江河段,江面展宽,水流趋缓。 -
三大峡谷构成
自西向东依次为:- 瞿塘峡(最短最险,以夔门为标志)
- 巫峡(以幽深秀丽的十二峰闻名)
- 西陵峡(滩多水急,含三峡大坝所在地)
两岸峭壁对峙,形成天然航道与水利枢纽优势。
-
历史与功能
战国时期已为通舟要津,如今兼具航运、发电、防洪等综合效益。三峡工程进一步调节了中下游水流量,成为长江经济带的关键节点。
作为长江水系的“咽喉”,三峡的地理独特性与战略价值使其成为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典范,也是理解长江流域分段的标志性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