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的源头和终点分别位于青藏高原和东海,具体如下:
-
源头位置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的沱沱河,这一区域海拔高、气候寒冷,拥有众多冰川和雪山,是长江的主要水源地。
-
终点位置
长江干流流经中国多个省份后,在上海市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形成壮观的入海口。
补充说明 :
-
长江干流全长约6300公里,居世界第三长河,流域覆盖青海、西藏、四川等11个省级行政区。
-
源流包括北支楚玛尔河、西支沱沱河、南支当曲河三支,其中沱沱河为正源。
长江的源头和终点分别位于青藏高原和东海,具体如下:
源头位置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的沱沱河,这一区域海拔高、气候寒冷,拥有众多冰川和雪山,是长江的主要水源地。
终点位置
长江干流流经中国多个省份后,在上海市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形成壮观的入海口。
补充说明 :
长江干流全长约6300公里,居世界第三长河,流域覆盖青海、西藏、四川等11个省级行政区。
源流包括北支楚玛尔河、西支沱沱河、南支当曲河三支,其中沱沱河为正源。
长江与黄河的源头并不是同一个源头,两者分别位于青藏高原的不同区域,各自具有独特的地理特征和流域特点。 1. 长江的源头 长江的源头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唐古拉山脉,具体包括三个主要源头河流:北源楚玛尔河、正源沱沱河和南源当曲。其中,当曲因长度、水流量和流域面积最大,被认定为长江的“真正源头”。 2. 黄河的源头 黄河的源头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巴颜喀拉山北麓,主要源头河流是卡日曲。卡日曲因流量最大
上游 三峡位于长江上游。具体分析如下: 地理位置划分 长江上游自源头至湖北省宜昌市,中游为宜昌至江西湖口,下游为湖口至入海口。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跨越上游区域。 地形与水文特征 三峡地处四川与湖北交界,地形险要,控制上游近10万平方公里流域的来水(占长江总水量的一半),水急滩多,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三峡组成与名称 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峡谷构成,全长193公里。其中
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宜宾以上的金沙江段 ,该段因落差超6000米、占长江总落差90% ,且流经横断山区高山峡谷,形成世界级水能富集带 ,理论蕴藏量占全流域45%以上,是我国水电开发的核心区域。 金沙江段水能富集的关键在于其独特的地形与水文条件。自青藏高原奔流至四川盆地,河流纵坡陡峭,天然落差集中,配合横断山脉的峡谷地形,形成天然的高水头电站选址条件
三峡位于长江上游。具体分析如下: 地理位置划分 长江上游自源头至湖北省宜昌市,中游为宜昌至江西湖口,下游为湖口至入海口。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跨越上游区域。 地形与水文特征 三峡地处四川与湖北交界,地形险要,控制上游近10万平方公里流域的来水(占长江总水量的一半),水急滩多,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三峡组成与名称 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峡谷构成,全长193公里。其中
长江是中国第一长河,全长约6300公里,不同河段因地理、历史因素有不同名称 。从源头到入海口,主要分为以下河段: 沱沱河 :长江正源,发源于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冰川融水形成最初的河流。 通天河 :沱沱河与当曲汇合后至玉树段,因藏语“直曲”(意为“母牛河”)得名,以高海拔河道蜿蜒如通天著称。 金沙江 :玉树至四川宜宾段,因富含沙金得名,以虎跳峡等峡谷地貌闻名。 川江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三条主要河流:正源沱沱河 、南源当曲 和北源楚玛尔河 。这三条河流共同构成了长江的源头水系,其中沱沱河传统上被认定为长江正源,但近年科考数据显示当曲在长度、水量和流域面积上更具优势。 沱沱河 :发源于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山的姜根迪如冰川,藏语称“玛尔曲”,意为“红色的河”。河道顺直,冰川融水补给为主,1978年被官方认定为长江正源
长江三峡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过渡河段,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以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为核心,是连接川渝与华中地区的黄金水道。 地理位置与分段特征 三峡跨越重庆、湖北两省市,地处长江上游末端与中游起始段。上游(宜宾至宜昌)以险峻著称,而三峡恰处这一过渡带,控制上游约10万平方公里流域来水,水量占长江总量一半。宜昌以下进入中游荆江河段,江面展宽,水流趋缓。
长江形成地上河的河段是 中游的荆江河段 。以下是具体分析: 地理位置 荆江段位于长江中游,是湖北省枝城市至湖南省岳阳县城陵矶段,全长约360公里。该段因河道蜿蜒曲折、狭窄,形成“九曲回肠”的独特地貌。 形成原因 自然因素 :中游流速骤减,泥沙大量淤积,导致河床抬高。夏季雨季时,支流洪水汇入,加剧了泥沙淤积。 人为因素 :中上游植被破坏、围湖造田等人类活动削弱了调蓄能力
长江源头的认定在历史上有过不同的观点,但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和测量数据,当曲无论是从长度还是流量上都超过了沱沱河,被认为是长江的真正正源 。当曲的长度比沱沱河长出约11.7公里,达到了360.34公里。当曲的年平均流量为204立方米/秒,远超沱沱河的46.73立方米/秒。当曲流域面积也大于沱沱河,拥有更为丰富的水资源。当曲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东段海拔5050米左右的沼泽地,其源头水量充沛且稳定
长江的源头是 沱沱河 ,其具体信息如下: 正源确认 1976年经科学考察队实地确认,长江正源为位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的 沱沱河 ,全长约358公里,发源于海拔6621米的雪域南侧。 三源理论补充 部分学者提出“长江三源”理论,认为 当曲 (南源)和 楚玛尔河 (北源)也是重要源头,但现代主流观点仍以沱沱河为正源,其长度和水量占主导地位。 地理背景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腹地
长江源头起源于 青藏高原的格拉丹东雪山 ,其主要源头是沱沱河 ,它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的姜根迪如冰川。长江作为中国最长的河流,其源头区域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使其成为地理和生态研究的重要对象。以下是关于长江源头的一些关键点: 1.源头地理位置:沱沱河是长江的正源,它发源于唐古拉山脉的各拉丹东雪山,海拔高达6621米。沱沱河从冰川中流出,经过广袤的高原,最终与其他支流汇合,形成长江的上游
黄河的源头位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的卡日曲,长江的源头则是青海省唐古拉山脉的各拉丹冬峰沱沱河。 这两大河流均发源于青藏高原,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源头区域生态脆弱但水资源意义重大。 黄河源头:卡日曲 地理坐标:东经95°59′,北纬34°29′,海拔约4800米。 水文特征:以冰川融水和降水为主要补给,水流细小但常年不断。 生态意义:源头区分布着高寒草甸和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