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全貌图直观展现了中国第一大河的全景风貌,从青藏高原的源头到东海的入海口,贯穿11个省级行政区,全长约6300公里,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滋养着全国近四成人口。
- 源头与上游段
服务小憩,请重试
长江全貌图直观展现了中国第一大河的全景风貌,从青藏高原的源头到东海的入海口,贯穿11个省级行政区,全长约6300公里,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滋养着全国近四成人口。
长江的源头位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终点在上海市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 作为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全长约6300公里,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流经11个省级行政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 源头地理特征 长江正源沱沱河发源于各拉丹冬雪山(海拔6621米)的姜根迪如冰川,冰川融水形成网状水系。源头区域属于高寒荒漠地带,年均气温低于零下4℃,但孕育了约500条现代冰川
长江原来的源头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经过科学考察,确认了“长江三源”:正源沱沱河、南源当曲、北源楚玛尔河。 1. 长江源头的科学认定 长江源头的确定经历了长时间的科学考察。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科学家首次将长江源头追溯到各拉丹冬雪山。各拉丹冬的藏语意为“高高尖尖之山峰”,这一名称充分体现了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地理特点。随后,科学家进一步确认了长江三源:正源沱沱河
长江是我国南北方的文化地理分界线,但地理学上更准确的南北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具体如下: 文化地理分界线 长江流域因历史、文化、气候等因素,在人们认知中被广泛视为中国南北方的天然分界线。例如,长江流域的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差异显著,且长江流域的划江而治历史(如三国时期)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认知。 地理学上的分界线 从地理意义上看,秦岭—淮河一线更适合作为南北分界线。该线以秦岭山脉为南界,淮河为北界
长江上中游的分界线城市是湖北宜昌 ,这座城市不仅是地理上的重要节点,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重要的经济功能。以下是关于宜昌作为长江上中游分界点城市的几个关键方面的详细论述: 1.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宜昌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是长江三峡的起始点。长江三峡之一的西陵峡就从宜昌开始,这使得宜昌在地理上成为长江上中游的自然分界点。宜昌的地形复杂多样,西部为山地,东部为丘陵平原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是一篇融合自然探险与地理科普的深度内容,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真实体验与专业解读,展现长江源头的生态意义与地质奇观。 文章需以第一手考察资料 为基底,结合权威科学数据 和人文视角 ,满足用户对“长江源头”的探索需求,同时符合Google EEAT标准(经验、专业、权威、可信)。 真实经验为核心 :作者需亲赴各拉丹冬冰川
截至2025年,安徽省合肥市共辖4个区(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4个县(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庐江县),并代管1个县级巢湖市 。这一行政区划格局形成于2011年巢湖市地级市撤销后,合肥市通过扩容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增长极,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发展活力。 四区核心布局 :主城区以瑶海、庐阳、蜀山、包河四区为骨架,总面积约1345平方公里。瑶海区定位工业转型示范区
6个 滁州市目前共有 6个县区 ,具体划分如下: 2个市辖区 琅琊区 :主城区,管辖10个街道及省级经济开发区。 - 南谯区 :行政中心,下辖8个镇及龙蟠管理区。 4个县 全椒县 :东南部县,以农业和旅游闻名。 - 来安县 :中部县,历史悠久,是交通枢纽。 - 定远县 :西部县,江淮要冲,工业基础强。 - 凤阳县 :北部县,朱元璋故里,文化底蕴深厚。 2个县级市 天长市
安徽省共有16个地级市 ,下辖50个县 ,其中安庆市以5个县的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合肥、滁州等7个市各有4个县,县域分布呈现“一超多强”格局。 县域数量分布 安庆市下辖5个县(如太湖县、岳西县),是全省县域最多的地级市;合肥、芜湖、蚌埠等7个市均下辖4个县(如肥东县、南陵县、怀远县),形成第二梯队;其他城市县域数量多在1-3个之间,如铜陵市仅辖枞阳县。 县级市与市辖区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