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导弹的命名遵循"东风"系列传统,采用"东风+数字"的编号规则(如东风-41),同时搭配"长剑/巨浪"区分发射平台(陆基/潜射),部分型号拥有"长征"系列代号反映研发历程。
-
核心命名体系——"东风"系列
中国战略导弹统一归入"东风"家族,该名称源自"东风压倒西风"的政治口号。陆基洲际导弹采用"东风+数字"格式,数字越大通常代表技术越新(如东风-5B→东风-41)。 -
平台差异代号——区分部署方式
- 陆基导弹:直接使用东风编号(如东风-26中程弹道导弹)
- 潜射导弹:冠以"巨浪"前缀(如巨浪-2对应东风-21的潜射版)
- 巡航导弹:部分采用"长剑"命名(如长剑-10空射巡航导弹)
-
特殊工程代号——"长征"序列
部分型号在研制阶段使用航天系统的"长征"代号(如东风-31原型称"长征-2"),体现与运载火箭的技术关联性,列装后仍回归东风主序列。 -
民间俗称与官方定位
官方通报中强调型号编号(如"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而网民常根据外形特征赋予昵称(如"关岛快递"指射程覆盖关岛的东风-26)。
中国核导弹命名体系融合历史传统与技术逻辑,编号规则既体现战略威慑的延续性,又通过辅助代号清晰区分技术分支,形成全球独有的标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