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在古代的称呼因朝代更替而变化,核心名称包括“南直隶”“江南省”及“安庆府与徽州府”合称的“安徽”。其历史沿革可概括为以下三个阶段:
-
明朝的“南直隶”时期
明朝时安徽与江苏同属南直隶,下设庐州府(合肥)、凤阳府、安庆府等11个府级行政区,是当时全国经济文化重心之一。 -
清初的“江南省”阶段
清初废除南直隶设江南省,1667年康熙将其拆分为江苏、安徽两省。安徽得名于安庆府与徽州府首字组合,首次作为独立省份出现。 -
“皖”的简称由来
安徽简称“皖”源于春秋时期的皖国(今安庆潜山一带),后成为地域文化符号,与徽州文化共同构成安徽的历史标识。
安徽的古今名称演变,既反映了行政区划的调整,也体现了江淮流域的文化融合。理解这些名称背后的历史,能更深入感知这片土地的厚重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