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在古代历经多个朝代管辖,从西周分封小国到清朝建省,地域归属随王朝更迭频繁变动。春秋属吴越楚,战国全境归楚;秦设郡县,汉分三州;三国至南北朝为兵家必争之地;唐宋元明分属多级行政区;清康熙六年(1667)正式建省,定名“安徽”。
- 先秦时期:西周安徽西北部分封焦、夷等小国,东部为氏族部落。春秋属吴、越、楚,战国后期全境归楚,楚曾迁都寿县(今寿县)。
- 秦汉至南北朝:秦朝划为九江、泗水等郡;汉代分属扬、豫、徐三州;三国属吴魏拉锯战场;南北朝时淮北江南屡易其主。
- 隋唐宋元:隋朝废郡设州,安徽分17州;唐属河南、淮南等道;宋分五路,金占淮北;元代行省制下隶属江浙、河南等行省。
- 明清定型:明属南直隶,设凤阳、徽州等府;清初为江南省,1667年拆分后取安庆、徽州首字建安徽省,疆域沿用至今。
安徽的行政区划演变反映了中原王朝对江淮地区的战略重视,其建省历史虽晚,但文化脉络可追溯至夏商,楚文化、徽商等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