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科目中的“借贷”是复式记账法的核心规则,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资金流向,其本质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平衡关系。 借贷方向并非字面意义的“借入”或“贷出”,而是根据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科目性质决定的记账符号,关键亮点包括:资产类科目“借增贷减”、负债/权益类科目“贷增借减”,以及损益类科目通过借贷方向区分收入与费用。
- 资产类科目:借方记录增加,贷方记录减少。例如,企业用银行存款购买设备,会计分录为:借“固定资产”(资产增加),贷“银行存款”(资产减少)。
-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贷方记录增加,借方记录减少。如收到股东投资时:借“银行存款”(资产增加),贷“实收资本”(权益增加)。
- 收入与费用类科目:收入属于权益增加,记贷方;费用属于权益减少,记借方。销售商品确认收入:借“应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支付水电费:借“管理费用”,贷“银行存款”。
- 特殊科目处理:备抵科目(如累计折旧、坏账准备)与主科目借贷方向相反,例如计提折旧时:借“管理费用”,贷“累计折旧”。
理解借贷规则需结合具体业务场景,通过反复练习掌握科目间的逻辑关联。建议初学者通过实际案例模拟记账,强化对会计等式平衡的直观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