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制图中的剖面图是通过假想剖切平面移除遮挡部分后,对剩余实体进行的正投影图,用于清晰展示物体内部结构,具有表达直观、指导施工与设计的重要作用。
-
剖面图的绘制步骤与关键要素
剖面图需首先选定剖切平面位置,通常以平行于投影面、经过形体对称面或孔洞轴线为原则,确保关键结构可见。通过移除遮挡部分后,对剩余实体进行正投影,并用粗实线绘制剖切到的轮廓。剖视图中,需标注剖切符号(包括位置线与方向箭头)及图名,剖切符号以粗短画与箭头组合表示,编号统一标注于视图附近。剖面区域填充的剖面符号需符合材料类型:金属常用45°间隔相等的细实线,其他材料则按国家标准选择特定符号。 -
剖面图的应用场景与分类
剖面图广泛用于建筑工程与机械设计,例如建筑工程中揭示楼层高度、结构层分布或复杂内部空间,而机械制图中用于表达零件内部孔洞、槽等细节。按剖切范围可分为全剖视图(展示完整内部结构)、半剖视图(对称结构下兼具外形与内腔)及局部剖视图(聚焦特定部位);根据剖切方式分为单一平面、多个平行平面或相交平面剖切,复杂场景需先剖切后旋转投影。 -
剖面图与断面图的核心区别
剖面图不仅呈现剖切平面内部的断面,还包含观察方向上剩余部分的投影,需绘制剖切后完整形体(除剖切面外);而断面图仅反映被截断平面的形状,省略未剖切部分。两者标注差异显著:剖面图需显示方向箭头与观察范围,断面图仅需标明剖切位置。
剖面图通过标准化符号与清晰分类,解决了工程结构可视化难题,其科学绘图逻辑与标注规范成为设计与施工的重要沟通工具,掌握其绘制技巧与场景应用是工程领域的核心技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