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新能源汽车仍可享受国家补贴,但政策呈现“精准退坡”趋势:购置税减免减半、续航门槛提高至400公里,同时地方补贴差异化加剧。报废更新、农村购车等特定场景可叠加最高3.5万元补贴,但高价车型(超39万元)及低续航车型补贴大幅缩水。
-
国家补贴延续但门槛提高
2026年购置税减免从全额调整为减半征收,每辆新能源乘用车最高减税1.5万元。纯电车型续航需达400公里(2025年为300公里)方可享受补贴,插混车型纯电续航门槛从50公里提升至80公里。电池能量密度、快充功率等技术指标考核更严格,倒逼车企技术升级。 -
地方补贴“因地施策”
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保留最高1.5万元置换补贴,叠加国家报废更新补贴后可达3.5万元;三四线城市补贴金额普遍缩水40%。广东、江苏等地对本地品牌额外补贴5000元,农村户口购车可再享1万元定向补贴。 -
重点支持场景与车型
报废旧车并购买新能源车可获2万元国补,部分城市叠加1.5万元地方补贴。10万-20万元普惠型车型受益最明显,享受全额减税及地方消费券;高价车型(超39万元)仅减免超出部分购置税,实际补贴减少约65%。 -
技术导向的补贴逻辑
政策倾向支持快充(≥120kW)、低能耗(<13kWh/百公里)车型,非快充或高能耗车型补贴降幅达50%。车企加速布局磷酸铁锂刀片电池、超充网络以达标。
提示: 2026年补贴政策更注重市场驱动与技术迭代,建议购车前通过“汽车以旧换新”小程序查询属地最新补贴,优先选择续航超400公里、支持快充的车型以最大化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