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税收优惠、基础设施完善
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可分为以下五大类,涵盖购车补贴、税收优惠、市场机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链支持等方面:
一、购车补贴与税收优惠
-
购置税减免
自2014年起,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延续至2027年底,具体车型需在工信部目录中。
-
购车补贴
-
中央财政补贴 :2011-2020年累计超千亿,2022年底前延长2年,2025年补贴退坡至续航300公里以上车型。
-
地方补贴 :如佛山南海区最高2.3万元/辆(含置换补贴)、中山摩托车换汽补贴2.2万元/辆、无锡经开区30%停车优惠等。
-
-
车船税优惠
2024年7月起,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纯电续航43公里以上可享车船税减免。
二、市场机制与政策引导
-
双积分政策
要求车企平均油耗和新能源车占比达标,未达标企业需购买积分或减产,倒逼技术升级。
-
积分交易机制
通过市场化手段激励企业研发创新,2022年底前取消,后续探索新机制。
-
以旧换新补贴
-
全国范围 :2024年9月前补贴2万元/辆。
-
地方案例 :佛山南海区叠加补贴最高2.3万元/辆,中山市摩托车换汽补贴2.2万元/辆。
-
三、基础设施建设
-
充电设施
截至2022年底,全国建成261.7万台充电桩,覆盖城市及高速网络,缓解续航焦虑。
-
新型基础设施
将充电桩纳入“新基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如广州最高1.5亿元奖励新能源车型导入。
四、核心技术支持
-
研发补贴与基金
支持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研发,探索市场化引导资金模式。
-
标准与检测
加快电池回收利用规范,完善产品检测体系,提升产业链安全性。
五、产业链协同发展
-
淘汰老旧车辆
通过补贴置换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推动燃油车淘汰。
-
产业链生态建设
支持整车、零部件、充电设施企业协同出海,建立公共服务平台。
政策趋势
未来政策将聚焦智能化、网联化与绿色化,通过组合式激励机制(如补贴+税收优惠)推动产业升级,同时强化基础设施与产业链配套,形成多层次支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