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妆并非彩礼的一种,两者虽同属传统婚俗,但性质、赠与方及法律归属均不同。彩礼是男方家庭向女方支付的财物,以缔结婚约为条件;嫁妆则是女方家庭为女儿准备的陪嫁财物,本质是父母对女儿的赠与。以下是具体分析:
-
定义与目的差异
彩礼源于“纳征”古礼,是男方对女方家庭的诚意表达,以婚姻成立为前提;嫁妆则是女方家庭为保障女儿婚后生活而置办的物品或财产,体现对女儿的扶持。前者强调婚姻契约性,后者侧重亲情赠与。 -
赠与主体与流向相反
彩礼由男方流向女方家庭,而嫁妆由女方家庭流向新婚夫妇。例如,山西民俗中彩礼需“鼓乐相随”送至女家,嫁妆则包含合欢被、家电等带入夫家。 -
法律属性明确区分
彩礼可能因未结婚或离婚需返还(如未共同生活或导致男方经济困难),而嫁妆归属取决于赠与时间:婚前赠与属女方个人财产,婚后无特殊约定则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
社会功能不同
彩礼常被视作婚姻稳定的经济抵押,嫁妆则用于提升女方在夫家的地位。如元代后嫁妆逐渐被夫家掌控,而彩礼返还规则至今仍受司法解释约束。
总结:嫁妆与彩礼是婚姻中并行的两种习俗,不可混为一谈。现代婚姻应更注重情感基础,避免将财物习俗异化为婚姻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