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包含《曹刿论战》和《两小儿辩日》两篇经典文言文,以下是原文及翻译:
一、《曹刿论战》
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徧同:遍)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见他。乡人劝他:“掌权的人自会谋划,你何必参与?”曹刿说:“掌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进入朝堂后,他问:“凭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由官府供给,不敢独占,必须分给百姓。”曹刿反驳:“小恩小惠不能使百姓归顺,必须以诚信。”鲁庄公说:“小信未获信任,神灵不会赐福。”曹刿说:“处理大小案件虽不能明察,但必须以情理。”鲁庄公认可:“这是忠诚的体现,可以一战。”于是出征。战斗中,齐军三次击鼓,曹刿认为时机未到,齐军溃败。鲁庄公追击时,曹刿又认为不可急追,观察敌军车辙混乱、旗帜低垂,确认胜局,最终大败齐军。战后,鲁庄公询问原因,曹刿解释:“战争靠勇气。第一次击鼓士气最盛,第二次衰减,第三次耗尽。敌军疲惫,我军士气正旺,所以取胜。但大国难测,需防伏兵。”
二、《两小儿辩日》
原文
孔子往东游学,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说:“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正午时远。”另一个说:“太阳刚出来时远,正午时近。”一个说:“太阳初升像大车篷,正午像盘子,这不是远处小、近处大吗?”另一个说:“太阳初升凉,正午热如热水,这不正是近的凉、远的热吗?”孔子不能判断对错。两个小孩笑:“谁说你懂得多?”
翻译
孔子向东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争论太阳远近。一个说:“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近,正午时远。”另一个说:“太阳刚升起时远,正午时近。”一个说:“太阳初升像大车篷,正午像盘子,这不是远处小、近处大吗?”另一个说:“太阳初升凉,正午热如热水,这不正是近的凉、远的热吗?”孔子无法判断对错。两个小孩笑:“谁说你懂得多?”
以上两篇短文均出自《左传》,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古代军事谋略与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