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大豆价格区间为1.8-5元/斤,具体因产区、蛋白含量和市场供需差异显著。东北主产区毛粮收购价普遍在1.8-2.15元/斤,而关内及南方市场商品豆价格可达2.65-5元/斤,高价主要受供应偏紧、进口延迟和政策调控支撑,但需警惕5月中下旬进口大豆到港后的潜在波动风险。
分点论述:
-
产区差异明显:黑龙江37-43蛋白毛粮收购价1.8-2.15元/斤,安徽商品豆装车价2.65-2.7元/斤,河北黄大豆零售价3.8-4.5元/斤。蛋白含量每增加1%,价格通常上浮0.05-0.1元/斤。
-
短期价格坚挺原因:基层余粮不足1成,进口大豆因检验延迟到港;地储拍卖溢价成交形成托底效应,如黑河地区41%蛋白塔粮装车价2.14元/斤,周涨幅0.02元/斤。
-
中长期风险因素:巴西5月到港量预计超千万吨,进口成本较国产豆低15%-20%;销区库存可维持1个月,高校开学前集中采购需求尚未启动。
-
政策与市场博弈:中储粮或于5月15日轮出70万吨储备豆,但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可能延缓进口节奏,形成价格支撑。
总结建议:种植户可把握当前高位分批售粮,贸易商需关注进口进度及销区库存消化情况。食品加工企业建议优先锁定优质粮源,养殖企业可适当利用期货工具对冲成本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