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行政处罚
吊销营业执照属于行政处罚的一种,具体分析如下:
一、法律性质
吊销营业执照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企业依法作出的强制措施,属于资格罚。其核心特征是 强制剥夺企业从事特定经营活动的资格 ,直接导致企业失去市场准入资格。
二、与注销的区别
-
触发条件
吊销因企业违法而触发,例如虚报注册资本、提交虚假材料等;
注销则是企业主动申请终止经营或因其他原因(如经营期限届满)终止。
-
程序与后果
吊销需经工商部门调查取证后作出处罚决定,企业需承担法律责任后仍可申请注销;
注销是主动终止法律行为的程序,企业需完成清算并办理工商登记注销后,主体资格消灭。
三、违法情形
根据《公司法》及《企业登记管理条例》,以下行为可能导致营业执照被吊销:
-
虚报注册资本或提交虚假材料;
-
伪造、涂改、出租、出借或转让营业执照;
-
超出经营范围经营或无照经营;
-
自行停业超过6个月未开业。
四、直接后果
-
丧失经营资格 :企业无法继续从事原经营活动,属于最严厉的行政处罚;
-
法律责任 :除行政处罚外,还可能涉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
-
清算义务 :需依法进行清算,清算结束后办理注销登记。
五、特殊说明
吊销营业执照后,企业仍需承担民事责任(如合同违约赔偿)和刑事责任(如欺诈行为)。若企业未依法清算即注销,可能面临债权人索赔风险。
吊销营业执照是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属于行政处罚范畴,且后果严重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