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物品单位安全管理需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管理制度,确保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的安全。以下是核心要点:
-
制度与责任落实
需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生产、经营、运输、储存等环节的安全措施,并落实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及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
-
人员资质与培训
从事危险物品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通过法律、法规及专业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确保其熟悉物品性质、防护措施及应急处理。
-
分类存储与标识管理
危险物品需按性质分类存放,严格执行“四不准”原则(性质相抵触物品不混存、非专用仓库不存放、露天不存放等),并设置明显警示标识。
-
仓库安全要求
专用仓库需配备防火、防爆设施,严禁烟火,设置技术防范设备。进出货物需登记检查,确保包装完好无损,残液及时处理。
-
运输与使用规范
运输时使用专用车辆并悬挂警示标志,装卸轻拿轻放,避免撞击。使用过程中需配备通风、防火等设施,严禁明火及违规操作。
-
应急管理与事故处理
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发生事故后需立即报告并启动应急响应,进行事故调查与责任追究。
-
监督检查与持续改进
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对发现隐患及时整改。通过技术防范、人员培训等手段持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