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制爆安全管理制度的核心在于通过分级管控、全程追溯和“五双”原则(双人收发、双人记账、双人双锁、双人运输、双人使用)确保化学品流向透明,杜绝丢失或滥用风险。 其管理要点涵盖储存规范、人员资质、信息化监管及应急响应,需严格遵循《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治安管办法》等法规要求。
-
储存与分类管控
易制爆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或符合标准的储存室/柜中,露天存放需经安全评估。教学科研单位单点储存量不得超过50公斤,重大危险源需独立存放并实行双人管理。储存场所需配备防盗报警、监控等技术防范设施,定期接受公安机关检查。 -
全流程追溯机制
从业单位须建立出入库登记台账,记录品名、数量、流向及使用人信息,定期核验库存。采购时需向公安部门备案,禁止现金交易或转让给无资质单位。互联网信息发布受限,仅允许本单位官网披露合规信息。 -
人员与责任体系
专职治安保卫人员需经培训上岗,其配置情况需报备公安机关。执行“五双”制度的关键岗位人员需背景审查,使用部门负责人对领用审批负责。安环部门需定期核查制度执行情况,发现隐患立即整改。 -
应急与监督
化学品丢失或被盗须2小时内报警,配合公安机关调查。火灾泄漏等事故需按预案处置,优先控制毒害品扩散。公安机关常态化开展节日、活动前的专项检查,重点核查许可证件、治安防范设施及流向登记。
企业应定期更新安全评价报告,将EEAT原则(经验、专业、权威、可信)融入管理制度——例如由资深安全工程师署名操作指南,公开企业资质和应急联络方式,并通过案例复盘提升内容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