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车辆管理、人员行为规范、应急处理及责任落实等方面,具体如下:
一、车辆管理
-
准入与通行
-
机动车需通过门卫验证,校外车辆进入需登记备案,出租车仅限师生急事、特殊人群使用。
-
非机动车进入校园需下车推行,校内车辆按指定路线行驶并停放。
-
-
行驶与停放
-
时速≤5公里/小时,主动避让行人,禁止在体育场馆等禁行区域行驶。
-
车辆需停放在指定位置,主干道、消防通道等禁停区域严禁停车。
-
二、人员行为规范
-
步行安全
- 需走人行道或靠边行走,过马路走斑马线,不追逐嬉闹,不倚坐护栏。
-
骑行安全
- 非机动车需靠右行驶,佩戴头盔,未满12周岁禁止上路。
三、应急处理与责任落实
-
事故处理
- 建立交通事故处理机制,及时记录并配合调查,明确责任人。
-
责任分工
- 校长负总责,德育副校长分管,年级组、班主任分别承担年级、班级交通安全责任。
四、特殊场景管理
-
大型活动需经保卫部门批准调整交通区域,对可疑车辆可扣留审查。
-
通过无信号灯路口时,确认安全后直行,避免突然穿越。
以上制度通过规范车辆与人员行为、明确责任分工及强化应急管理,保障校园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