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时是指古代中国计时法中的一种时间单位,它将一天划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又分为6个时间段,因此得名七十二时。
古代计时方法
在古代中国,人们采用地支纪时法,将一天24小时划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2小时。这12个时辰分别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表示。
七十二时的划分
为了更精确地划分时间,古人将每个时辰又细分为6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称为一个“时”,因此一天共有12个时辰×6个时=72个时,这就是七十二时的由来。
具体时间段
- 子时:23:00-01:00,分为子初(23:00-23:59)和子正(00:00-01:00)。
- 丑时:01:00-03:00,分为丑初(01:00-01:59)和丑正(02:00-03:00)。
- 寅时:03:00-05:00,分为寅初(03:00-03:59)和寅正(04:00-05:00)。
- 卯时:05:00-07:00,分为卯初(05:00-05:59)和卯正(06:00-07:00)。
- 辰时:07:00-09:00,分为辰初(07:00-07:59)和辰正(08:00-09:00)。
- 巳时:09:00-11:00,分为巳初(09:00-09:59)和巳正(10:00-11:00)。
- 午时:11:00-13:00,分为午初(11:00-11:59)和午正(12:00-13:00)。
- 未时:13:00-15:00,分为未初(13:00-13:59)和未正(14:00-15:00)。
- 申时:15:00-17:00,分为申初(15:00-15:59)和申正(16:00-17:00)。
- 酉时:17:00-19:00,分为酉初(17:00-17:59)和酉正(18:00-19:00)。
- 戌时:19:00-21:00,分为戌初(19:00-19:59)和戌正(20:00-21:00)。
- 亥时:21:00-23:00,分为亥初(21:00-21:59)和亥正(22:00-23:00)。
总结
七十二时是古代中国计时法中的一种时间单位,它将一天划分为72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称为一个“时”,用于更精确地记录和划分时间。这种计时方法在古代中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