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6月是全国“安全生产月”。
1. 起源与发展
- 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经委、国家建委、国防工办等十个部门共同决定,于当年5月在全国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并确定今后每年6月都开展安全生产月,使之经常化、制度化。
- 1991年至2001年,安全生产月改为“安全生产周”。
- 2002年,将连续开展11届的“安全生产周”改为“安全生产月”,时间由每年5月改为6月。
2. 活动主题与目的
- 2025年的全国“安全生产月”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旨在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增强全民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查找并消除身边的安全隐患,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3. 活动内容与形式
- 安全宣传咨询日:6月16日为全国“安全宣传咨询日”,各地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咨询活动,集中宣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
- 安全宣传“五进”:将安全知识普及到企业车间、田间地头、校园课堂、千家万户,让安全宣传深入基层、热在群众。
- 安全隐患排查行动: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行动,学好用好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 隐患辨识科普行动:集中开展“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宣传活动,组织参加“安全隐患随手拍”等活动,创作科普作品,广泛宣传安全隐患辨识知识。
- 消除隐患演练行动:组织开展以隐患识别、应急处置、逃生避险等为重点的数字推演、实战模拟和综合演练,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4. 活动意义
- 增强企业自我防范意识和自主保安能力: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促使企业自觉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水平。
- 提升全民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形成“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社会氛围。
- 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通过查找并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安全风险防控,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通过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