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安全生产月固定在每年6月,旨在通过集中宣传、隐患排查和应急演练提升全民安全意识,2025年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
-
历史沿革与调整
安全生产月最初于1980年设立在5月,后因活动形式调整,1991年至2001年改为“安全生产周”。2002年起重新确立为6月,并延续至今,同时配套开展“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强化舆论监督与隐患曝光。 -
核心活动内容
每年围绕特定主题(如2025年聚焦“查找隐患”)开展系列活动,包括“6·16安全宣传咨询日”、应急演练、隐患曝光等。政府与企业联动,通过科技手段(如无人机、AI排查)提升隐患排查效率,并鼓励公众参与“安全隐患随手拍”等互动。 -
社会意义与成效
通过集中宣传教育,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增强公众自救互救能力。例如,2025年重点针对社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老旧电路等常见隐患开展科普,形成“全民吹哨”的监督氛围。
提示:6月期间可关注本地应急管理部门发布的演练活动,学习避险知识,积极参与隐患举报,共同筑牢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