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施工安全日志中记录现场存在隐患时,需按照规范格式详细记录隐患内容、整改措施及复查结果。以下是具体要点:
一、隐患记录内容
-
隐患项目分类
涵盖设备设施(如机械螺丝松动、临时用电问题)、防护措施(如临边防护缺失、脚手架搭设不规范)、材料管理(如易燃材料堆放混乱)等。
-
隐患描述与位置
明确隐患的具体表现、发生位置及影响范围。例如:“楼层内临边防护大面积缺失,脚手架搭设不规范,安全网挂设不密实”。
-
隐患严重程度
根据隐患可能引发的风险等级(如一般、重大)进行标注,便于后续优先处理。
二、整改措施
-
整改责任人
明确指定负责整改的人员或部门,如“由技术负责人张朝东负责临时用电设施维修保养”。
-
整改期限
设定合理的整改时间节点,如“2022年7月10日前完成脚手架安全隐患整改”。
-
整改步骤与标准
详细描述整改操作流程及验收标准,例如:“对配电箱进行维修保养,**线缆加装防护罩;重新搭建脚手架并验收其稳定性”。
三、复查与结果
-
复查时间与人员
记录复查日期及参与人员,如“2022年7月15日由安全员叶利斌组织复查”。
-
复查结论
标明隐患是否已消除,如“经复查,脚手架安全隐患已整改到位,安全网挂设符合规范”。
-
未完成情况说明
若隐患未及时整改,需说明原因(如“因进场人员问题导致整改延迟”)。
四、日志格式规范
-
基本信息 :包含日期、天气、施工区域等。
-
主要事项 :按隐患、整改、复查顺序排列,每项内容需简洁明了。
-
附件支持 :可附隐患照片、整改记录表等辅助材料。
通过以上规范记录,既能反映隐患治理全过程,也为后续安全分析提供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