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标主要依据《GB/T 22240-2020》标准,结合系统重要性、危害程度等因素综合确定。以下是关键要点:
一、定级核心要素
-
受侵害客体
指系统保护的数据、网络、硬件等资源,如涉及国家秘密的系统需单独定级。
-
危害程度
-
一级 :仅造成一般损害,不危害国家安全或公共利益;
-
二级 :造成严重或特别严重损害,或危害公共利益但不危害国家安全;
-
三级 :危害国家安全或公共利益;
-
四级、五级 :分别对应更严重的国家安全或社会危害。
-
二、适用场景
-
多平台数据管理 :若数据分散于不同平台且由不同主体管理,需分别定级;
-
政府/企业关键系统 :如金融、能源等核心领域,通常按三级及以上标准实施。
三、定级流程
-
评估系统重要性 :根据业务影响、社会价值等因素判断;
-
分析潜在危害 :结合数据敏感度、系统依赖性等量化指标;
-
综合判定等级 :通过对比标准分级范围确定最终保护等级。
四、参考标准
-
《GB/T 22240-2020》为现行定级指南,由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
其他配套标准包括基本要求、实施指南等,共同构成完整定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