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是学生安全事故高发期,小学寒假安全管理需围绕安全教育前置、家校责任联动、设施风险排查、应急响应机制四大核心环节展开,确保学生假期安全零隐患。
第一,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学校放假前应组织专题安全课,结合冬季特点讲解防火、防滑冰溺水、交通规则等内容,运用情景模拟、动画视频等互动形式加深理解;针对低年级学生发放图文版《安全手册》,明确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独自外出等危险行为。
第二,落实家校协同监督。建立班级家长群每日打卡制度,通报学生去向及健康状态;制定《寒假安全责任书》明确家长监护职责,要求定期检查家中用电、燃气设备,管控电子设备使用时长;社区联合开展“安全巡查小队”,对水库、结冰湖面等区域设置智能监控与物理围挡。
第三,全面排查校园隐患。后勤部门需在假期前完成教学楼电路检修、运动器材加固、实验室危化品封存等工作;值班人员执行24小时轮岗制,重点巡查食堂、图书馆等场所,利用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度、烟雾指标,数据同步至教育局监管平台。
第四,建立快速应急通道。校医室与周边医院开通寒假绿色就诊通道,储备冻伤、骨折等冬季常见伤医疗物资;班主任每周两次电话家访,发现学生异常情况立即启动“学校-家庭-社区”三级响应预案,确保30分钟内多方联动处置。
第五,分类管理特殊场景。针对留校教职工子女设立托管班,配备定位手环并规划活动安全区域;外出旅游家庭需提前报备行程,学校提供目的地天气预警、急救网点查询工具;遭遇暴雪等极端天气时,通过政务平台推送避灾指南与临时安置点信息。
寒假安全管理需形成“预防-监管-处置”闭环,学校专项部署、家庭主动配合、社会资源支持三者缺一不可。建议家长定期带领孩子温习安全知识,学校在开学后核查学生假期安全记录,共同筑牢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