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讲话心得的核心在于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以“爱国、担当、创新、实干”为行动指南,在新时代征程中书写青春华章。 青年干部座谈会上强调的“立信仰之魂、践为民之心、修过硬之能”三大方向,为青年成长提供了实践路径,而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当代诠释,则需通过基层磨砺、专业深耕和社会贡献来体现。
五四精神要求青年以信仰为根基。座谈会上多位青年干部提到“坚定‘四个自信’、牢记‘国之大者’”的实践案例,如乡镇干部将乡村振兴蓝图转化为田间地头的具体行动,数据工作者用真实性捍卫政治纯洁性。这种信仰不是空洞口号,而是融入岗位的自觉——无论是宣讲政策还是防汛值守,青年需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忠诚品格锚定方向。
实干担当是青春最鲜明的底色。疫情防控中青年医护“若有战,召必回”的誓言、基层工作者“脚上沾泥”的调研作风,印证了“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青年应拒绝“办公室决策”,像数字化改革中的技术骨干那样深入一线,用“数据三重审核”的严谨和“矛盾调解迎难而上”的勇气,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锤炼本领。
创新与廉洁是青春的双重保障。警示教育片揭示“小节不守、大节必失”的深刻教训,而优秀青年代表扎根乡村的产业创新、教育者的师德坚守,则展现了“自勉自省”与“锐意进取”的平衡。青年需在政务数据共享中严守算法之净,在惠民政策落实中杜绝优亲厚友,让清廉成为青春最耀眼的底色。
当代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历史机遇,也肩负“两个一百年”交汇的时代重任。唯有将个人理想刻入国家发展的坐标,以五四精神为炬,方能成为“开口能讲、提笔能写、遇事能谋”的栋梁之材,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