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十师历届师长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历史的重要见证者和领导者,从首任师长张立长奠基北屯,到近年任职的吴春云、姚新民等,他们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智慧推动边疆开发,通过云母采矿、水利垦荒等举措实现经济自给,同时坚守边境维稳职责,塑造了“献了青春献子孙”的兵团精神。
-
奠基与开拓(1959-1966年)
首任师长张立长是农十师建设的核心人物。1959年他率队选址北屯,带领青年队伍住帐篷、打土块80万块,建成师部基础设施。在“伊塔事件”中,他指挥民兵迅速控制边境,建立185团、186团等边防农场,形成“屯垦戍边”战略布局。经济上,他主导开发阿尔泰山云母矿,年利润超2000万元,占全国云母产量的60%,同时利用额尔齐斯河资源发展渔业,年产鲜鱼1400吨,占全疆四分之一。 -
恢复与转型(1982-2000年代)
1982年农十师恢复建制后,庞德润任师长,推动矿产勘探(如蛋白土矿)和农业技术升级(种子包衣技术)。1997年组建兵团首支专业消防队,2004年成立屯南煤业公司,整合煤炭资源。这一时期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海青公路)和国企改革,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
现代化发展(2009年至今)
姚新民(2009年任职)和吴春云(2021年任职)等师长推动北屯市升级,2016年北屯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2017年白沙湖景区成为兵团首个5A级景区。近年通过冰雪旅游节、公交系统等提升城市功能,2020年实现机动车检验电子化,体现数字化治理进步。
从戈壁垦荒到现代化城市,农十师师长们以“军垦+生态+产业”模式,将北屯打造成阿勒泰地区枢纽。他们的接力奋斗,既是边疆发展的缩影,也是兵团精神“扎根边疆、永不言退”的生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