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师53团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重要团场之一,成立于1969年,地处塔里木盆地西部,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同时依托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发展成为集特色林果业、交通枢纽、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团场。 其少数民族人口占比78%,是典型的民族聚居区;香梨、红枣等经济作物种植规模突出,年产值超10亿元;交通网络发达,毗邻图木舒克机场与南疆铁路,是连接阿克苏、阿拉尔等地的关键节点。
-
区位与资源
53团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叶尔羌河下游平原,光热资源丰富,年均日照2400小时以上,昼夜温差大,适宜高品质林果种植。辖区面积189万亩,耕地17.6万亩,其中棉花12.8万亩、红枣2万亩、香梨2.2万亩。上游库容7亿立方米的平原水库保障了农业用水需求。 -
经济发展
农业以棉花、香梨、红枣为支柱,2020年GDP达10.47亿元,一产占比48.2%。团场推动产业化升级,建成10万亩优质棉基地、3万亩香梨基地,并规划发展蔬菜副食品基地。原始胡杨林、大漠文化等旅游资源潜力巨大。 -
政策与民生
享受兵团南疆产业扶持政策,如设备购置补贴20%、厂房建设补贴700元/平方米。落户居民可获60平米住房、生活用地及就业保障,子女享受15年免费教育。公职人员提供周转房,优秀人才可入编。 -
生态与未来
团场注重生态保护,拥有百万亩胡杨林防护体系,并探索绿色循环产业。随着南疆高铁规划推进,53团作为“东大门”的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强化,成为区域经济与文化融合的示范点。
作为屯垦戍边的典范,53团正通过农业现代化、交通升级与多元产业布局,书写新时代兵团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