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神祭祖、驱邪避灾
春节的真正来历可综合以下要点:
一、核心起源:祭神祭祖活动
春节最早可追溯至上古时代岁首的祭祀活动,距今约4000多年历史。当时人们在新年伊始举行祭祀天地、祖先的仪式,以报答自然与祖先的庇佑,并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顺遂。这种活动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二、驱邪避灾的文化内涵
-
年兽传说
多个传说描述了一种名为“年”的凶猛怪兽,每到年末(农历腊月三十或初一)便上岸伤人。人们发现“年”惧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于是逐渐形成贴红春联、燃放爆竹的习俗,以此驱赶“年”兽。
-
其他文化因素
早期祭祀活动还包含驱邪攘灾的成分,例如通过烟火、红色物品等象征性行为驱赶灾祟,体现“祗敬感德”“礼乐文明”的文化内涵。
三、名称演变
-
最初称为“元旦”,指农历正月初一;
-
1914年中华民国政府正式将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名称逐渐固定下来。
四、历史发展
春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经历了从“祭神”到“民俗”的演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信息,成为中华民族最盛大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