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医生可以开诊所,但需满足一定条件,且在不同情况下操作方式有所不同,部分地区已放宽开办诊所的条件,还实行了备案管理制。
- 满足医师资质条件:医生需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这是开办诊所的基本前提,只有具备相应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并获得证书才有资格开诊所。而且通常要求注册后在医疗卫生机构中执业满五年,不过国家已明确将诊所执业登记由审批改为备案,删除了一些试点地区“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开诊所的门槛,只要求在医疗机构中执业满5年即可。对于中医诊所,部分地区还有特殊政策,如为民间中医专门发放《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和《传统医学医术确有专长证书》,考核难度较低,适合实践操作能力强但文化水平较低的人员。
- 在职医生(编制内)相关限制与流程:编制内医生开办诊所,一些情形是被限制的,例如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正在服刑、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发生二级以上医疗事故未满五年、因违反法律法规被吊销执业证书等情形都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有这些情形之一者也不得充任医疗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不过,编制内医生若想开诊所,通常在获得编制单位的批准后,按照非编制内医生的流程提交申请,领取执业许可证或完成备案即可,同时要确保在开设诊所过程中不违反单位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而在职医生(非编制内)若满足执业年限等条件,可直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申请并领取执业许可证或完成备案,要明确告知自己仍在职但希望开设诊所的意愿。已离职医生,确保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且满足开办诊所的其他法定条件后,向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提交申请,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完成备案手续即可。
- 政策调整带来的变化: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发布了相关政策,如《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将诊所执业登记改为备案,大大增加了开诊所的便捷性。而且对基层开办诊所的限制大大放开,乡村医生在村里开诊所的门槛降低,部分地区还取消了“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开诊所的门槛,此外还通过发放相关专长证书等方式降低民间中医行医和开办诊所的门槛。
编制医生开诊所虽有条件限制,但随着政策调整,开办流程更为便捷,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放宽。如有开办诊所意愿,建议详细了解当地政策并提前做好相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