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科医生现状呈现以下特点:
-
数量与配置不足
截至2022年,我国每万人口全科医生为3.28人,仍低于2030年目标(5人/万人)的60%。全国城镇人口约5.94亿,按最低配置标准需约12万名中级及以上全科医生,实际仅占需求的9.0%。
-
培养体系逐步完善
采用“5+3”本科+3年住院医师培训模式为主流,辅以“3+2”助理全科医生培养、转岗培训等。但中医全科医生培养体系存在缺陷,因中医被部分医疗机构视为专科,未纳入全科医生制度。
-
区域发展不均衡
东部地区配置水平最高(1.22人/万人),而西部地区增速最快(34.87%),但整体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西部地区每万人口中医全科医生配置差异显著,如西部最低仅0.32人/万人。
-
职业吸引力与流失问题
基层岗位吸引力不足,医生晋升难、注册全科专业比例低(5.3%),导致人才引进困难、流失严重。基层医疗机构急需全科医生以保障基本医疗服务。
-
政策支持与需求增长
国家通过《指导意见》等文件推动全科医生发展,强调“首诊在基层”服务模式。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增多等因素加剧了对全科医生的需求,尤其在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总结 :中国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取得进展,但数量、区域分布和人才结构仍存在较大缺口,需进一步完善培养体系、优化政策支持并提升基层岗位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