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起源于上古祭祀活动,定型于汉代,以除旧布新、团圆祭祖为核心,包含扫尘、贴春联、守岁等丰富习俗。
-
起源与演变:春节雏形为虞舜时期的岁首祭天,汉代《太初历》确立正月初一为新年,辛亥革命后正式定名“春节”。其历史融合了腊祭、年兽传说等多元文化,承载着农耕文明的丰收祈愿。
-
核心风俗:
- 辞旧迎新: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扫尘、贴春联,象征驱晦纳福;
- 团圆祭祖:除夕年夜饭、守岁、压岁钱体现家庭伦理,祭祖仪式表达对祖先的敬重;
- 祈福娱乐:燃放爆竹(古为驱年兽)、舞龙舞狮、拜年贺岁,增添喜庆氛围。
-
文化内涵:春节习俗蕴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如立春与年节的融合,以及“年年有余”等饮食符号的吉祥寓意,彰显中华民族的生命力与凝聚力。
如今,春节不仅是全球华人的情感纽带,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庆祝方式,持续传递着团圆、希望与文化的永恒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