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北新春第一会被视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其亮点聚焦于科技创新突破、产业升级路径及区域协同新动能,释放出湖北省锚定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明确信号。这场会议从政策框架到实践案例均指向经济转型的核心议题,为中部崛起注入关键推力。
科技创新被置于全局战略首位。会议明确提出“数字经济倍增计划”,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医药列为三大攻关方向,并首次披露武汉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的扩容方案。政策工具箱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升、重点实验室集群建设等举措,直指科研成果转化堵点,释放出以硬科技驱动增长的鲜明导向。
区域协同发展呈现精准化布局。湖北首次提出“1+8城市圈产业分工指数”,要求武汉、襄阳、宜昌三大都市圈在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形成差异化协作链条。交通领域明确年内建成沿江高铁湖北段,打造“3小时产业协作圈”。这种打破行政区划壁垒的操作模式,或将重新定义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逻辑。
营商环境优化迈入3.0阶段。会议披露的“极简审批”改革覆盖全省17个开发区,企业开办全流程压缩至0.5个工作日。更具突破性的是建立营商环境数字化监测平台,通过200余项指标实时追踪政策落地效果。配套推出的“首违不罚2.0”清单,标志着监管方式从刚性约束向柔性治理转型,为市场主体创造更宽容的创新环境。
这场开年会议的价值不仅在于政策力度,更在于其展现的系统改革思维——通过科技攻关突破增长天花板,借助区域重组优化资源配置,依托制度创新释放市场活力。当这些要素形成叠加效应,湖北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支点作用将加速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