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被称为“八桂”,源于其自古盛产桂树的美誉,“八”并非确数,而是形容桂树之多、之茂盛。这一别称从先秦文献演变而来,经唐宋文人传颂,最终由明代官方典籍正式确立,成为广西的文化符号。
广西的桂树主要有两种:一是药用的玉桂,古代为进贡珍品;二是观赏的桂花,清香宜人。晋代《南方草木状》记载“桂出合浦,生必以高山之颠”,印证了桂树在广西的广泛分布。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桂林郡”,即以桂树命名,奠定了“桂”与广西的关联。唐代韩愈的诗句“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首次将“八桂”与广西地理明确挂钩,宋代杨万里等文人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意象。明代《大明一统志》记载“八桂,广西桂林府郡名”,最终使这一称谓官方化。
“八桂”一词承载了多重内涵:既体现广西“桂树成林”的自然特征,也暗含“八方之地”的方位意义(如桂东、桂南等)。民间传说中仙女洒落八颗桂子的浪漫故事,也为这一名称增添了神话色彩。如今,“八桂”已超越字面意义,成为广西历史、物产与文化的综合象征,正如桂林山水与壮乡风情一样,深深融入这片土地的 identity 之中。
若想进一步感受“八桂”的魅力,不妨在桂花盛开的季节探访广西,亲身领略“天香云外飘”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