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甲类药品可全额纳入报销范围,报销比例通常达70%-100%,具体以当地政策为准;乙类药品需参保人先自付一定比例,剩余部分再按规定报销,比例一般为5%-30%后纳入报销。
医保甲类药品指临床必需、使用广泛、疗效好且价格低的药品,费用全额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大部分地区甲类药品报销比例在70%-90%,部分地区可达100%,不过具体比例因地区而异,比如某些统筹地区,甲类药品费用能与乙类药品费用的80%等一起按住院报销规定支付,像职工住院医疗费20000元,其中甲类药品5000元,这部分费用就可按规定报销。门诊使用甲类药品时,可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住院时也无需先自付,费用能直接按规定报销。
乙类药品是可供临床治疗选择、疗效好但同类中比甲类贵的药品。省级医疗保障行政部门会根据相关专家评审,对乙类药品确定自付比例,通常在0、5%、20%、30%这四个档次。比如基药及限儿童使用药品自付比例为0,一般治疗性药品为5%,主要起辅助治疗作用且临床易滥用的为20%,市场竞争不充分、价格昂贵的为30%。参保人使用乙类药品时,先按自付比例支付一部分,剩余部分纳入报销范围。像湖南某患者使用自付比例5%的乙类药品,费用545.50元,先减自付的27.275元,剩余518.225元再按规定比例报销。乙类药品还有年度支付限额,不同疾病保障支付限额不同,如乙类疾病职工医保年度门诊特殊疾病保障支付限额普通情况为1800元,居民医保为900元,但像慢性活动性乙肝等特定疾病则更高。
使用医保报销时,要清楚医保药品目录分类,确认所购药品在报销范围内。因各地医保政策有别,报销比例、起付线、年度支付限额等都可能不同,使用医保前,最好咨询当地医保部门或查询医保政策文件以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