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个人缴费部分全部进入个人账户,但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共同组成,其中基础养老金来自统筹基金,占比更高。个人账户资金包括缴费本金、利息及投资收益,具有可继承、可转移的特点,缴费档次和年限直接影响未来领取金额。
我国养老保险采用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以职工为例,个人缴纳工资的8%全部计入个人账户,单位缴纳的20%进入统筹基金;灵活就业人员缴费的20%中,8%进入个人账户,12%纳入统筹。个人账户储存额按国家公布的记账利率复利计息,近年稳定在6%-8%,远高于普通存款利率。退休时,个人账户养老金按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发放(如60岁退休按139个月计算),而基础养老金则通过公式(社平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均工资)÷2×缴费年限×1%计算,体现“多缴多得”原则。
缴费不满15年可一次性领取个人账户余额,但无法享受统筹基金支付的基础养老金。若参保人死亡,个人账户余额可由继承人全额继承。跨地区就业时,个人账户资金可随社保关系转移,确保权益连续性。需注意,部分地区对1996年前参加工作的人员设有过渡性养老金,作为制度转轨的补偿。
建议参保人通过社保官网定期查询个人账户余额,结合自身经济状况选择缴费档次。临近退休人员可通过公式估算养老金水平,提前规划退休生活。养老保险是长期投资,尽早参保、持续缴费能最大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