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祭扫缅怀、踏青出游的高峰期,防火安全、交通安全、防意外伤害、饮食卫生和防疫防护是保障节日安全的五大核心要点。提前做好安全预案,既能避免事故隐患,也能让传统习俗更文明有序。
一、文明祭扫防火灾
焚香烧纸时选择空旷无杂草的固定区域,避开树木或建筑;使用焚香桶等容器隔离火源,结束后彻底浇灭灰烬,确认无火星残留。提倡用鲜花、植树等环保方式替代传统焚烧,减少山林火灾风险。若遇突发火情,立即拨打119并撤离至安全地带。
二、错峰出行守交规
自驾前检查车辆刹车、轮胎等性能,山区路段减速慢行,避免疲劳驾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保管好随身物品,全程系好安全带。墓园周边易拥堵,建议错开上午9-11点高峰时段,听从现场交通指挥,不乱停乱放车辆。
三、户外活动防意外
踏青时避开陡坡、未开发区域,穿着防滑鞋并使用登山杖;雷雨天气远离高大树木及金属设施。携带驱蚊液、蛇药等应急物品,儿童需在成人看护下活动。禁止攀爬古建筑或危墙,遇到警示标识的区域不擅自进入。
四、饮食卫生控风险
选择正规餐馆就餐,留意食物是否变质;野餐时不用隔夜凉菜,熟食与生食分开存放。扫墓携带的糕点、水果需用保鲜盒密封,2小时内食用完毕。不随意采摘野菜、野果,防止误食有毒植物。
五、人群密集重防疫
出行前关注天气变化,备好口罩、消毒湿巾等防护用品。祭扫过程中避免扎堆聚集,咳嗽喷嚏时遮掩口鼻。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近期活动轨迹。
安全意识是清明祭祖的重要前提。提前规划路线、检查物品清单、关注老人与儿童动向,用科学防护为传统节日筑牢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