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发展史历程时间轴

​新中国发展史是一部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壮丽史诗,其历程可划分为四个关键阶段:1949-1956年的制度奠基期(恢复经济与社会主义改造)、1956-1978年的建设探索期(工业化与曲折发展)、1978-2012年的改革开放期(经济腾飞与国际地位提升)、2012年至今的新时代发展期(全面小康与强国建设)。​

  1. ​制度奠基期(1949-1956年)​
    新中国成立后迅速完成土地改革,颁布首部宪法,实施“一五计划”,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后续发展奠定政治与经济基础。抗美援朝胜利、南京长江大桥建成等事件彰显国家初生韧性。

  2. ​建设探索期(1956-1978年)​
    社会主义建设在摸索中前进,原子弹试验成功、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等成就凸显科技与外交突破,但“大跃进”等政策也带来经济波动,为改革开放积累了经验教训。

  3. ​改革开放期(1978-2012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经济特区建设、加入WTO等里程碑,推动GDP跃居世界第二。香港回归、北京奥运会等事件标志中国融入全球体系,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4. ​新时代发展期(2012年至今)​
    “一带一路”倡议、脱贫攻坚战、空间站建设等成就展现高质量发展路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治理提供新范式。

​提示​​:理解新中国发展史需结合经济、科技、民生等多维度变迁,每个阶段均为应对时代挑战的实践结晶,其经验为未来发展提供重要镜鉴。

本文《新中国发展史历程时间轴》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798315.html

相关推荐

典籍里的中国思维导图怎么画

要绘制《典籍里的中国》的思维导图,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确定中心主题 选择“典籍里的中国”作为中心主题,这代表了要呈现的主要思想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添加分支 从中心主题“典籍里的中国”开始,向外发散出主要分支,代表不同的章节或部分,如“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和明清”。 添加子分支 在每个主要分支下,继续添加子分支,代表每个时期的重要典籍,如“《易经》”

2025-05-09 高考

中国历史人物思维导图怎么画

中国历史人物思维导图的绘制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结合时间线、人物关系及文化背景,形成系统化结构: 一、整体框架设计 朝代分期 将中国历史按朝代划分(如夏商周、秦汉、三国等),每个朝代作为主分支,细化开国皇帝、重要事件、文化成就等子分支。例如夏朝分支可包含大禹治水、夏启建立世袭制等关键信息。 时间轴串联 在朝代分支下添加时间轴,标注重大事件(如商鞅变法、汉武帝开疆等),帮助理清历史脉络。 二

2025-05-09 高考

中国航天史时间轴思维导图

中国航天史时间轴思维导图可以‌系统梳理60多年发展历程 ‌,‌突出重大里程碑事件 ‌,‌直观展示技术演进脉络 ‌,是学习航天知识的‌高效可视化工具 ‌。以下是核心内容框架: ‌奠基阶段(1956-1970) ‌ • 1956年国防部五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 1960年首枚国产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 • 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升空,成为第五个自主发射国 ‌突破阶段(1971-1999)

2025-05-09 高考

介绍中国航天发展历程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是一部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壮丽史诗,以“两弹一星”为起点,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空间站建设为里程碑 ,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跨越。以下是关键发展阶段: 奠基阶段(1950s-1970s) 1956年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带领团队开启导弹与火箭研究。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自主发射卫星的国家,酒泉、太原等发射中心相继建成。

2025-05-09 高考

航天发展史思维导图简单版

​​航天发展史可浓缩为火箭诞生、卫星上天、载人航天、空间站建设与深空探测五大里程碑,涉及冷战竞赛、中国崛起及商业化浪潮等关键转折点。​ ​ 1903年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火箭反作用定律,奠定航天理论基础,​​1957年苏联发射首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开启太空时代​ ​;1961年加加林成为首位宇航员,1969年阿姆斯特朗登月标志技术巅峰。​​1970年中国“东方红一号”升空跻身航天大国

2025-05-09 高考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时间表

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下是中国航天发展历程的时间表及 1956年 10月8日 :中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起步。 1960年 2月19日 :中国首枚探空火箭“T-7M”成功发射,迈出探空火箭技术第一步。 1970年 4月24日 :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 11月26日

2025-05-09 高考

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思维导图

​​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思维导图​ ​是梳理我国航天事业里程碑的高效工具,​​以“三步走”战略为核心​ ​,​​涵盖从无人试验到空间站建设的完整脉络​ ​,​​突出关键技术突破与历史性瞬间​ ​,帮助读者快速掌握中国航天的辉煌成就与未来方向。 ​​战略框架​ ​:以1992年“三步走”战略为起点,分阶段呈现载人飞船、空间实验室、空间站的递进目标,体现系统性规划。 ​​关键节点​ ​

2025-05-09 高考

中国航天发展史历程先后顺序

中国航天发展史先后顺序始于1956年,以钱学森组建首个火箭研究机构为起点,历经“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1970)、载人航天突破(2003)、探月工程(2007)等里程碑,最终迈向火星探测(2020)和载人登月计划(2030),展现从零到世界领先的跨越式发展。 初创阶段(1956-1970) 1956年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带队开启导弹与火箭研究;1960年首枚探空火箭T-7M发射成功

2025-05-09 高考

航天发展的四个历程

航天发展的四个历程可概括如下: 一、起步与早期发展(1956-1970年) 机构奠基 1956年,中国成立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后更名为航天科技集团),钱学森任院长,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正式起步。 技术积累 通过仿制苏联技术,中国逐步掌握导弹与火箭技术,1960年成功发射首枚自主研制的长征一号火箭。 关键成就 1970年4月24日,中国发射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全球第五个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2025-05-09 高考

中国航天发展史一览表

以下是中国航天发展史的详细时间线及关键成就,综合多个权威资料整理而成: 一、起步阶段(1950-1970年代) 1956年 钱学森回国后,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与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标志着航天事业正式起步。 1960年 成功发射中国首枚自主探空火箭“T-7M”,飞行高度达8公里,开启液体燃料探空技术新纪元。 1970年 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东方红一号”

2025-05-09 高考

中国发展史思维导图清晰图

​​中国发展史思维导图通过时间线清晰呈现从夏商周到近现代的关键历史阶段,涵盖重大事件、制度变革、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帮助理解中华文明的延续性与多元性。​ ​ 中国历史以思维导图形式可系统分解为以下关键节点: ​​先秦奠基期​ ​:夏朝(约前2070年)作为首个世袭制王朝,标志国家形成;商朝青铜器与甲骨文代表早期文明高度;周朝分封制及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思想与社会基础。

2025-05-09 高考

新中国发展史思维导图简单

新中国发展史思维导图可以按照以下四个关键阶段进行整理:新中国成立与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可以清晰展现每个阶段的重大事件和核心主题,便于学习和理解。 一、新中国成立与社会主义革命时期(1949-1956年)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三大改造 重大事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土地改革

2025-05-09 高考

中国发展历程思维导图

中国发展历程思维导图 是梳理中华文明五千年脉络的高效工具,以时间轴为骨架 、朝代更替为主线 、文化经济为亮点 ,直观展现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演进规律。其核心价值在于提炼历史关键节点 (如周秦之变、丝绸之路)、揭示治乱循环特征 ,并突显文化延续性与早熟性 。 时间轴框架 以夏商周为起点,贯穿秦汉统一、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隋唐繁荣、宋元经济南移、明清闭关与近代变革,形成清晰的时间链条

2025-05-09 高考

中国历史发展史思维导图

‌中国历史发展史思维导图是系统梳理五千年文明脉络的高效学习工具,通过时间轴、朝代更迭、重大事件、文化成就等核心模块,帮助快速掌握历史框架与内在逻辑。 ‌ ‌时间轴主线 ‌ 以夏商周为起点,贯穿秦汉统一、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隋唐盛世、宋元明清更替,直至近代变革,形成清晰的历史分期链条,标注关键年份与朝代存续时长。 ‌政治制度演变 ‌ 分列分封制、郡县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等核心制度

2025-05-09 高考

历史思维导图模板

​​历史思维导图模板是梳理历史脉络的高效工具,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可视化结构整合复杂事件、人物与时间线,帮助用户快速掌握历史逻辑。​ ​ 符合Google EEAT标准的内容需满足​​经验性、专业性、权威性、可信度​ ​四大维度,以下从实践角度展开: ​​经验性​ ​:模板设计需基于真实教学或研究案例,例如展示“二战时间轴”模板时,需说明其如何通过分支节点整合战役、政治决策和关键人物

2025-05-09 高考

全册思维导图怎么画

绘制全册思维导图的方法可分为手绘和软件制作两大类,具体步骤如下: 一、手绘全册思维导图 工具准备 需准备A4纸、黑色签字笔、铅笔、彩笔等工具,便于标记不同内容。 主题确定 在纸中央明确标注全册的核心主题(如项目大纲、知识体系等),便于后续扩展。 结构规划 从中心主题向外延伸主要分支,每个分支代表全册的核心模块(如章节、子主题)。 逐步细化次级分支,形成层级结构,确保内容系统化。 内容填充与美化

2025-05-09 高考

手绘历史思维导图

​​手绘历史思维导图是提升历史学习效率与记忆深度的有效工具,其通过可视化结构梳理事件脉络、强化知识关联,并激发创造性思维。​ ​ 手绘历史思维导图能将零散知识点整合为层级清晰的系统,便于整体把握时间线与因果关系。在绘制过程中,选定核心主题(如朝代、战争或文明),以中心放射状延伸分支,标记关键事件、人物及时间节点。例如,以“抗日战争”为中心,分设“背景”“战役”“影响”分支

2025-05-09 高考

夏商周思维导图怎么画

绘制夏商周思维导图可参考以下步骤和要点,结合权威信息源整理如下: 一、确定中心主题 以“夏商周”为核心,分为三个主要分支:夏朝、商朝、周朝(含西周和东周)。 二、细化朝代分支 夏朝 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禹治水后建立,都城阳城(今河南登封)。 制度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成就 :设置最早的国家机构(官职、军队、监狱),制定“夏历”。 商朝 建立

2025-05-09 高考

一份思维导图怎么画

一份思维导图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轻松绘制:明确中心主题、分主题扩展、使用关键词、合理配色和线条布局,最后选择合适的工具辅助完成。下面将详细展开每一步的具体操作方法。 1. 明确中心主题 在绘制思维导图之前,首先要确定中心主题。中心主题是整个思维导图的核心,所有后续内容都将围绕它展开。例如,如果你正在计划一场旅行,中心主题可以是“旅行计划”。 2. 分主题扩展 围绕中心主题,列出主要分支或子主题。例如

2025-05-09 高考

八大思维导图是哪八个思维

八大思维导图由东尼·博赞(Tony Buzan)提出,包含以下八种图示,每种对应特定思维方式: 圆圈图(Circle Map) 用于联想思维,通过大圆圈包含中心主题,外环添加相关联想词或图片,帮助拓展思维广度。 气泡图(Bubble Map) 用于描述事物特征,中心主题外环绕形容词或短语,帮助快速抓住事物本质。 双气泡图(Double Bubble Map) 用于对比分析

2025-05-09 高考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