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试卷充分体现了“五育并举”的育人导向,通过开放性试题、跨学科融合和真实情境设计,突出对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 其亮点包括:强化劳动教育(如全国Ⅰ卷作文“热爱劳动”)、注重学科本质(如数学卷回归数学思维)、创新命题形式(如语文实用性文体写作),同时保持难度稳定以引导教学改革。
-
开放性任务与综合能力考查
文科综合全国Ⅲ卷第41题要求考生独立提出观点并论证,全国Ⅱ卷第37题围绕滑雪场发展思路展开分析,体现对批判性思维的重视。数学理科Ⅱ卷第13题以高铁发展为背景,文科Ⅰ卷第6题结合体质调查,将学科知识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 -
学科本质与核心素养导向
数学北京卷通过网格纸三视图(第12题)、立体几何性质(第13题)等题目,强调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语文全国Ⅲ卷漫画作文“最后一节课”激发真实情感表达,避免“高考体”空泛文风。理科数学融入“嫦娥四号”“金石文化”等元素,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与文化内涵。 -
命题创新与教学引导
语文全国Ⅰ卷明确要求演讲稿等实用性文体,释放写作教学需“植根实际需求”的信号;数学调整试题顺序(如理科Ⅰ卷第21题涉及化学生物内容),减少机械刷题收益。历史学科通过《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改编题,考查多视角分析能力。 -
稳定与变革的平衡
试卷整体难度平稳,如文科数学基础题占比高,利于考生发挥;同时通过动态布局(如语文现代文阅读顺序调整)打破固化模式,引导教学回归学科本质,避免应试训练。
提示: 2019年高考试题的设计理念对当前教育仍有借鉴意义——强调真实问题解决、跨学科整合及价值观渗透,未来备考需更注重思维深度而非模板化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