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北京法源寺》以晚清戊戌变法为历史背景,通过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的命运纠葛,展现了晚清社会的动荡与变革。以下是核心信息整合:
-
剧情背景与时间跨度
该剧以1898年9月11日至21日的“百日维新”为核心,同时延伸至1921年康梁流亡法源寺的结局,涵盖光绪帝召见康有为、慈禧太后干预、变法失败及谭嗣同等人的牺牲。
-
核心人物与冲突
-
康有为 :提出变法主张,得到光绪信任,后因慈禧政变流亡海外。
-
梁启超 :支持变法,后期与康有为理念分歧。
-
谭嗣同 :以“侠之大者”精神参与变法,最终被处决。
-
慈禧太后 :代表保守势力,直接导致变法失败。
-
-
舞台特色与主题
-
以北京法源寺为叙事核心,通过宫廷、民间、寺庙三重空间展现历史冲突。
-
探讨“庙堂高耸,人间戏场”的主题,反思信仰、权力、家国与人性在动荡时代的抉择。
-
-
改编与演出信息
-
原著为李敖同名小说,田沁鑫编剧并执导,奚美娟、周杰等主演。
-
2015年首演于国家大剧院,2025年再次上演,票价区间200-880元。
-
-
思想价值
该剧通过历史人物的命运,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强调超越个体局限、追求民族出路的理想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