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作文题目是"写给2035年的自己"(全国卷Ⅰ),要求考生以书信形式畅想未来17年的个人与国家发展。其他地区题目各具特色,如北京卷聚焦"新时代新青年",上海卷探讨"被需要"的价值。关键亮点包括:全国卷首次采用书信体、多地题目紧扣时代主题、强调青年责任担当。
-
全国卷Ⅰ核心要求
以"时光瓶"为载体,结合2000年至2018年的国家大事(如汶川地震、精准扶贫),向2035年成年的"00后"讲述一代人的奋斗历程。需体现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交织关系,文体明确要求书信格式。 -
地方卷差异化命题
- 北京卷:二选一模式,其一是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记叙文,其二是围绕"新时代新青年"展开议论文
- 浙江卷:以"浙江精神"为切入点,要求提炼"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精神内涵
- 江苏卷:通过"花解语,鸟自鸣"的语言现象,引导考生思考生活中"语言"的多元表现形式
-
命题趋势分析
题目普遍弱化纯文学性表达,更注重考察考生对现实社会的观察能力。全国卷"2035年"的设定直接呼应"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上海卷"被需要"则暗含心理学中的社会认同理论,体现命题组对考生价值观的引导意图。
这些题目既检验学生的逻辑思维与人文素养,也要求他们具备将个体命运融入时代洪流的叙事能力。建议备考者多关注国家战略表述,培养"大时代+小切口"的写作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