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七师下辖11个团场,分别是123团、124团、125团、126团、127团、128团、129团、130团、131团、137团和奎东农场。这些团场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奎屯市、乌苏市、克拉玛依市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境内。
一、团场分布与特色
-
123团至131团以及137团:这些团场主要集中在准噶尔盆地西南部的奎屯河流域,南面天山,北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与乌苏市、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相邻。每个团场都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发展重点,例如一二九团地处奎屯河冲积平原,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团场,以棉花、小麦种植为主,并且拥有丰富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
-
奎东农场:作为第七师的一部分,奎东农场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参与农业生产,还可能在特定领域如畜牧业或林业有所专长,为整个师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二、团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
农业发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各团场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特别是在棉花种植方面有着显著成就。一二五团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该团场通过民兵防雹队的努力保障了农作物免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从而提高了职工收入并改善了团场面貌。
-
工业进步:除了农业之外,部分团场也在积极发展工业。比如一二九团已经形成了包括农副产品加工在内的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这表明当地正在努力实现多元化经济发展策略。
-
基础设施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个团场也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得到了加强,使得职工及其家属能够享受到更好的生活条件。
三、文化和生态价值
-
军垦文化:第七师胡杨河市被誉为“中国军垦文化之乡”,这里承载着丰富的军垦历史记忆。一二六团被称为“戈壁母亲故乡”,电视剧《戈壁母亲》的故事原型就发生在这里,反映了早期兵团人在艰苦环境中开垦边疆的事迹。
-
生态保护:在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七师也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团场内有多个自然保护区和旅游景区,比如阿吾斯奇天然牧场边境红色旅游风景区,既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也为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
新疆农七师下辖的11个团场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传承军垦文化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未来,这些团场将继续沿着既定的发展路径前进,进一步提升自身综合实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