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第七师一二八团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现代化国营农场,以农业为主导,兼具工业、交通、文化等多功能发展,是国家优质棉生产基地和“军垦棉乡、石油小镇”特色示范区。其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车排子四场,建场当年即获***总理签发的“全国社会主义农业生产建设先进单位”奖匾,现有耕地20万亩,以棉花、小麦、玉米为主要作物,并培育出“前山锦红”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团场交通便利,毗邻奎北铁路、奎克高速公路,经济总量持续增长,职均收入达3.86万元(2013年数据),同时以“前山精神”为文化内核,打造“军垦剪纸文化之乡”非遗品牌。
-
历史沿革与荣誉
一二八团始建于1958年,原名车排子四场,1969年统编为农七师一二八团,历经兵团撤销与恢复,1982年重归农七师管辖。团场曾获“科技进步先进团”“屯垦戍边劳动奖状”等国家级、兵团级荣誉,2022年军垦剪纸被列入师市非遗名录。 -
地理与资源优势
位于乌苏市与克拉玛依市交界,辖区面积567.49平方公里,水土光热条件优越,地下石油资源丰富。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80%耕地已完成改造)和“数智胡杨”农业大数据平台,推动棉花等作物高产高效。 -
经济发展与产业特色
农业为核心产业,兼营特色种植(葡萄、甘草、朝天椒)和畜牧养殖。2023年数据显示,团场常住人口1.57万人,基层连队19个,通过土地承包改革和综合开发战略,职工收入显著提升。工业以石油相关产业为潜在增长点。 -
文化与城镇建设
团部驻地“前山镇”得名于军垦历史,寓意“勇往直前、永争第一”。近年来推进现代化小城镇建设,绿树成荫、基础设施完善,并依托剪纸艺术等文化项目增强社区凝聚力。
总结:一二八团作为兵团改革的缩影,展现了农业现代化与军垦文化的深度融合。未来需进一步发挥“石油小镇”区位优势,推动产业多元化,同时巩固EEAT标准下的内容传播,突出其历史权威性与发展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