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改善与经济发展并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塔里木垦区33团近年来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表现如下:
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
生态修复工程成效显著
通过退耕还林、防沙治沙、天然林保护及生态修复工程,塔里木河与胡杨林共同构成生态屏障,改善了沙漠边缘的生态环境。例如,33团大漠中的胡杨林与沙漠、蓝天形成美丽画卷,成为生态修复的典型案例。
-
绿洲发展与生物多样性提升
自上世纪60年代开荒种地以来,33团从沙漠边缘发展出综合性绿洲,种植棉花、玉米、红枣等农作物,并转型发展畜牧业(如牛羊养殖),同时保留马鹿养殖以供应鹿茸等特色产品,形成生态农业与特色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二、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
-
农业现代化与产业转型
农场采用机械化种植和科学管理,提升产量与质量。近年来,棉花、水果等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畜牧业也逐步向规模化、市场化转型,带动了农民收入提升。
-
人口增长与社区发展
计划到2020年底安置5万居民,截至2025年3月已有1.8万人落户。多民族融合的社区格局逐渐形成,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共同参与农业发展,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三、社会与生态协同发展
-
基础设施完善
团场交通便利,218国道穿团而过,农二师师部距离仅157公里。水利设施和农业科技投入不断加大,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
生态与经济双赢
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产业,33团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例如,鹿茸产业依托市场需求,成为当地支柱产业之一,带动就业与增收。
总结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3团在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中探索出“生态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模式,既改善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生态环境,又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与生活保障,是新疆边疆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典型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