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建设兵团四师三十六团是位于阿尔金山北麓、罗布泊南岸的屯垦戍边先锋,以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并重著称, 拥有全国唯一的野骆驼保护基地、丰富的矿产资源(石棉、钾盐)和特色农业(红枣、黑果枸杞)。其地理位置扼守丝绸之路南道咽喉,随着交通基建完善,正成为南疆物流枢纽和生态旅游新兴地。
- 生态保护标杆:三十六团是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前沿阵地,2017年建成全国首个野骆驼科普展厅和救助中心,推动极旱荒漠生物多样性保护。当地通过红外监测、水源研究等科技手段,助力全球仅存约600峰的野骆驼种群恢复,同时开展青少年生态教育,培养乡土情怀与国际视野。
- 资源与经济特色:团场拥有54年历史的石棉矿(年产10万吨)和储量超77万吨的钾盐矿,农业上以红枣、黑果枸杞等高附加值作物为主。2021年投产的50万头生猪屠宰项目,采用现代化流水线,推动“调猪”向“调肉”转型,辐射西藏等市场。
- 兵地融合与文旅潜力:通过观摩若羌县美丽乡村建设、红色物业等,深化兵地资源共享。依托伊循古城遗址、沙漠公园等资源,发展罗布泊探险、阿不旦文化体验等特色旅游,未来有望成为丝绸之路文旅节点。
随着和若铁路、库格铁路通车,三十六团的“南疆门户”战略地位将进一步凸显。这里既是兵团精神的传承者,也是生态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典范,值得关注其未来在区域经济与环境保护中的双向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