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的文化习俗以闽南文化为核心,融合了传统节日、民间信仰和民族特色,具体可分为以下五类:
一、传统节日习俗
-
春节
- 习俗包括吃“甜面线”(长寿面)、拜年、发红包、舞龙舞狮等。正月初二有“请女婿”传统,元宵节(正月十五)则闹花灯、放烟火。
-
元宵节
- 以赏花灯、猜灯谜、放烟火为核心活动,花灯种类丰富,如鸡灯、龙灯、跑马灯等,常结合舞龙舞狮表演。
-
端午节
- 习俗包括赛龙舟、包粽子、插菖蒲、饮雄黄酒,体现对屈原的缅怀及祈求丰收。
-
清明节
- 通过扫墓、祭祖、放纸箔表达对先人的怀念,部分家庭会植树或种松树。
-
六月半年节
- 农历六月十五日,吃“半年圆”(朱红色圆丸),合家“小围炉”,并叠放龙眼干祈求富贵团圆。
二、民间信仰与祭祀
- 涵盖妈祖信仰、土地公崇拜等,常见活动包括做醮、送王船、走水尪等祈安仪式,部分村落保留古傩、磕尪等非遗民俗。
三、民族特色
-
畲族风俗 :如“请火节”、婚俗,保留南方少数民族崇火传统。
-
疍民习俗 :反映疍民历史与海洋文化,包含独特的生活信仰和节庆活动。
四、其他特色
-
七夕节 :传统习俗为乞巧、放天灯,现代多以登高、放风筝、吃豆腐等替代。
-
客家山歌 :部分漳州地区保留客家文化,通过山歌传递生活情感。
以上习俗多与闽南文化紧密相关,部分活动因历史变迁或地域融合形成独特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