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对阵广厦的系列赛堪称CBA本赛季最激烈的对决之一,广厦凭借三国手体系的强势发挥与战术灵活性3-0横扫辽宁,而辽宁则因外援低迷和关键球员状态波动陷入被动。以下从多维度解析这场焦点战的核心看点:
-
广厦的制胜法宝
胡金秋、孙铭徽、朱俊龙组成的本土核心展现出教科书级化学反应:胡金秋场均23.7分10篮板的统治级表现撑起内线,孙铭徽虽总决赛G1状态低迷(15中2),但半决赛对辽宁的防守压制(限制赵继伟出球)和关键球能力仍是胜负手。外援布朗与奈特的高效融入体系(合计场均47.9分)进一步放大了广厦的攻防深度。 -
辽宁的溃败根源
弗格(场均16分)和莫兰德的外援组合彻底哑火,三分命中率一度跌破20%,导致辽宁依赖的外线火力网瘫痪。赵继伟被孙铭徽针对性锁死后,辽宁进攻体系运转滞涩,韩德君等老将的体能瓶颈在高强度对抗中暴露无遗。杨鸣的联防战术失误(如G1第三节“死亡7联防”被广厦单节轰36分)加速崩盘。 -
战术博弈的转折点
王博的临场调整堪称典范:半决赛G2启用“三高阵容”破解辽宁联防,总决赛G1虽失利但胡金秋单节11分展现应变潜力。反观辽宁,过度依赖赵继伟发起进攻的单一模式被广厦无限换防克制,替补席缺乏奇兵(如张镇麟状态起伏)导致战术容错率极低。 -
心理与经验的较量
广厦打破“季后赛逢辽必败”魔咒,三国手的冠军饥渴感(胡金秋带伤作战)与年轻球员的冲劲形成反差;辽宁三连冠后体能储备不足,卫冕压力下关键球处理明显急躁,G3末节提前撤主力显信心崩塌。
总结来看,这组对决不仅是技战术的比拼,更是球队底蕴与新锐势力的碰撞。广厦的崛起印证了本土核心+外援适配性的建队逻辑,而辽宁需直面阵容老化问题,未来或需通过外援升级与梯队重建重振旗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