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始建于1911年,最初名为“清华学堂”,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建立的国立大学之一。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资助建立,最初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逐步发展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
建校背景
清华大学的建立与“庚子赔款”密切相关。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赔偿列强巨额白银(即“庚子赔款”)。1908年,美国决定退还部分赔款,用于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清华学堂应运而生。 -
从清华学堂到国立清华大学
- 1911年4月29日,清华学堂正式开学,首批学生共468人,学制8年,主要教授英文和基础学科。
-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更名为“清华学校”,仍以培养留美学生为主。
- 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本科生,逐步向完全大学过渡。
-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接管后,正式定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成为综合性大学。
-
历史意义与发展
清华大学的建立推动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培养了大批科学、工程和人文领域的杰出人才。如今,清华大学已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在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
作为中国顶尖学府,清华大学的历史不仅是一所大学的成长史,更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与国家振兴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