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复产方案20条的核心是“安全有序、责任到人、预防为主”,通过制定周密的计划、强化人员管理、排查设备隐患、落实应急措施四大关键点,实现高效平稳复工。
-
制定分级复工计划
企业需根据生产流程和风险等级分批次复工,优先启动低风险区域,高危行业需报批备案。明确各部门职责,细化每日任务清单,确保每个环节责任到人。 -
全员安全培训与收心
复工首日召开安全会议,统一思想;组织事故案例警示教育,重点培训新员工和调岗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强化责任意识。 -
设备设施全面体检
对停用设备进行空载试运行,检查电气线路、防护装置、消防设施等;特种设备需专业检测,防爆、防雷装置须确保有效。 -
隐患排查“十招”闭环
从“破损、缺失、**、杂乱、拥挤、堵塞、闪动、晃动、仿制、隐瞒”十个维度排查隐患,建立整改台账,限期销号。 -
高危作业“双审批”
动火、有限空间等特殊作业需经技术负责人和安全管理部门双重审批,现场设专人监护,严禁无证操作。 -
弹性工作与健康监测
推行错峰上下班,减少人员聚集;每日监测员工体温及健康状态,心理疏导缓解“节后综合症”。 -
应急演练与物资储备
复工前开展火灾、泄漏等突发事件演练,检查应急物资库存,确保疏散通道畅通,救援设备随时可用。
复工复产不是简单重启,而是系统性安全工程。企业需将20条方案融入日常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方能实现全年安全生产零事故。